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,是我市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的病害,个别严重田块减产50%以上。2005~2012年曾在我市部分春玉米及套种田玉米较重发生,近几年在我市发生面积和程度有减轻的趋势,但绝不能掉以轻心。
近期虫情测报灯下开始诱到灰飞虱的成虫,市及区县农技人员在桓台县、淄川区等地春玉米田调查,发现灰飞虱成虫,虫量接近常年同期。据市气象部门预测,五月份我市降水量40~50mm,较常年偏少2成左右;月平均气温21.0~22.0℃,较常年偏高1.0℃左右,天气条件对灰飞虱发生有利。因此要密切注意监测灰飞虱的发生动态,搞好预防措施,减轻粗缩病的发生。
坚持以农业预防为主、化学预防为辅的综合预防方针,其核心是避开危害、减少虫源、控制毒源。
1、重发区域调整播期。建议在粗缩病严重发生区域,6月10日以后播种,避免玉米易感病期与灰飞虱迁飞高峰期相遇,可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。
2、清除杂草。杂草是初侵染的主要毒源之一,也是灰飞虱扩散转移的生存寄主。在玉米播种前,对玉米田及四周的杂草全面清除,改变灰飞虱的生存环境,减少毒源。
3、加强田间管理。结合定苗,拔除田间病株,集中深埋或烧毁,减少粗缩病侵染源。合理施肥、浇水,加强田间管理,促进玉米生长,缩短感病期,减少传毒机会,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。
1、种子处理。用内吸性杀虫剂如吡虫啉、噻虫嗪等拌种或包衣,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,减轻病害发生。
2、喷药杀虫。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喷雾防治,喷药时注意也要对田边、沟边杂草喷药,以压低种群数量。可亩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~15克或3%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~20克兑水喷雾。